文章 側翼戰是小魚吃大魚的作戰方式。

在水底世界中,大魚吃小魚,小魚吃蝦米,弱肉強食,似乎是自然界一條不變的規律。「大魚吃小魚」是常事,小魚似乎天生註定是大魚的「嘴邊肉」。

市場上90%是小魚,成群結隊迴游在大魚(品牌領導者)身邊,期待終有一日能夠超越大魚。

競爭形態千變萬化,消費者愈來愈難以捉摸,與咄咄逼人的零售壓力下,負責行銷的人,被迫在資源逐日短缺與情勢日益難料的臉惡商業環境中,掙扎求生。因此,「挑戰者」想要立足市場,甚至挑戰大魚,就必須靠觀察與策略運用來殺出一片天。


因為大企業無論經濟實力,品牌影響力,或資金、人才、產能等方面都比小企業大許多,商場如戰場,更多人演義的是大商吃小商的故事。


只是任何企業都是從小企業開始做起來的,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時,小企業也不是全無勝算───如果不想被別人吃掉,就只持續壯大自己的實力,不斷吃掉別人,延伸生存力, 首先「攻心為上」,要轉變台灣企業的型態必先改變台灣企業的「心態」:從中小企業的心態蛻變為國際宏觀的心態。這樣才能成為世界級的競爭者,和海外的企業分庭抗禮。然後再用腦袋想方法,練好內功,抓住時機,用對戰略,依然也能殺出出頭天!


鴻海、宏碁、大立光、義隆、勝華、奇美、仁寶、王品、統一、法蘭瓷、金利橡膠企業等這些當年的小企業,如今獲得的偉大的成功就是明證。

「非」現象VS. 「同」產品

在「同質化」的時代中,也充滿了一些「非」的現象───環境非確定、局勢非常態、資訊非完整、未來非可測、力量非對稱、競爭非均衡、戰略非原型、發展非線性、合約非完全,所有這些「非」現象,都給了中小企業以小搏大的縫隙,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可能,為中小企業的後來居上,提供了更加寬廣的空間和舞臺。  


相對大企業來說,中小企業雖然在很多方面處於劣勢,但小企業不是「坐以待斃」────只能等著被吃掉,小企業只要找到大企業的空隙、缺點、弱勢,也利用側翼進攻戰略,可以殺出一條路,與大企業爭奪市場占有率,撿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。

側翼進攻戰略VS. 正面進攻戰略

小魚也有和大魚搶食市場的機會。小企業不妨利用「側翼進攻戰略」,殺入大企業較為薄弱的細分市場。


「正面進攻」需要符合充足競爭資源,生產規模大,資金強、成本低的條件,通常是大企業採取的戰略。


中小企業要對大企業進攻,可以採取「側翼進攻」的奇襲戰略────尋找大企業較為薄弱的細分市場,攻其不備,集中優勢力量攻擊,以此作為競爭的突破口,進而打擊對手,獲取競爭優勢,尤其是在和大企業進行競爭的時候。


進行「側翼進攻」,只要選好「突破口」,其次「兵貴神速」,當然還要強化自身的核心能力,以應對競爭對手的狙擊。

成功之道:推出與眾全然不同的差異新品

「側翼進攻」戰略成功與否,通常取決於你特別卓越的預見能力,創造出不同的產品和新服務專案,並保持某一種獨特風格的能力,還有你必須最先佔領有利的市場!!!

作者/主辦 林有田博士 簡述

 林有田博士
了解自己,才能踏出成功的第一步

圖片/資料引用

您可能會喜歡的文章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