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 你可以對景氣悲觀,但要對未來樂觀。你可以對工作悲觀,但要對績效樂觀

看到半杯水,樂觀的人說:我還有半杯水;而悲觀的人說:我只有半杯水。雖然只有一字之別,但兩種人面對生活的態度完全大異其趣。

據知,美國研究人員經過八年的跟蹤調查,發現:相對憤世嫉俗性格的女性,性格樂觀的女性死亡率低14%,罹患心臟病的比率低9%,患糖尿病、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的比率也比較低。樂觀女性往往比悲觀女性長壽。 而高度憤世嫉俗的女性則比輕度憤世嫉俗者死亡率高16%,而且通常去世較早!

景氣愈來愈差,我們究竟要如何積極面對如此糟糕的景氣呢?一位知名企業家語重心長說,最重要的還是要有「樂觀」的性格以及奮鬥、生存下去的意志和決心。


面對如此慘不忍睹的景氣,人們也是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詮釋方式!


悲觀的人,整天老是埋怨景氣;樂觀的人,每天努力建立人脈創造人氣。悲觀的人,被動等待機會;樂觀的人,主動創造機會。悲觀的人,認“命”,任憑時勢擺佈;樂觀的人,造“命”,殺出一條血路。


詮釋事物的方式的很重要,請務必小心你詮釋的方式,詮釋方式不同,將決定你未來前程似錦還是一事無成。

你是個「樂觀」而有磁性的人生勝利組嗎?

據了解,美國大都會保險公司(Metropolitan)曾一度為行銷人員離職率過高而困擾不已,於是重金委託專家研究,試圖找出行銷人員工作未滿一年就相繼離職的原因所在。


調查結果發現:生性悲觀的人占了最高的比例。


於是,為求改善,大都會公司接受調查結論的建議,在招聘新員工時增加一項有關「樂觀」和「悲觀」的性向測驗,開始雇用性格較為「樂觀」的員工。


長時間的實證結果終於驗證了這樣一個事實:一個人即使智商偏低,但如果生性「樂觀」,仍有機會成為一位傑出的行銷人員。


原因是他們不會那麼容易為失敗而氣餒,可塑性也比較強,他們願意用其他方法來彌補自己智商上的不足。

樂觀者業績高達130%

無獨有偶,心理學家馬丁·塞利格曼在一家保險公司也進行了一項“樂觀主義如何維持公司的銷售生產力”的調查研究,結果發現了一個十分可貴的結論:比起較悲觀的同事,樂觀者第一年賣出的保險要多出23%,第二年竟高達130%。所以,我們可以確信:「樂觀」與否和個人業績表現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。


「行銷」畢竟是一種壓力大、挫折多的挑戰性工作,懷著美好的憧憬和希望總會帶來較理想的結果。所以,當你接受了一份業務推銷的工作,「樂觀」將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元素。


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,也是暢銷書《EQ》的作者丹尼爾.高曼說:“越艱難的工作就越需要對事物樂觀思考的方式,樂觀是一種最有效的工作策略。”


你希望輕鬆上路、馬到成功嗎?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話,我建議你從現在開始就矢志成為一位「凡事樂觀」的思考者。你將會對自己的內在潛能有另一番展望和期待,並會經常換個角度探討“我在這中間看到和學到什麼”。

樂觀是成功之源

「樂觀」好比一塊強力磁鐵,可以吸起比它重12倍的東西,但是一旦失去磁性,它連一個小圖釘都吸不住。


行銷人員也可大致分為兩種,一種是凡事樂觀、帶有磁性的人,他們對推銷工作充滿了高度的期望,他們積極、熱情、自信、堅毅,深信不做則已,一旦出馬必能滿載而歸;另一種人恰好相反,他們充滿了悲觀的思緒,毫無磁性、心存疑慮、猶豫不前,縱使機會出現,仍會預期自己“可能會被拒絕,怎麼會那麼容易拿到訂單,搞不好別人還會恥笑我專業知識太差……”。


想想看,這種悲觀看世界的行銷人員怎麼可能會鬥志高昂、百折不撓,贏得巨額訂單,最後成為一位出類拔萃的傑出人物呢?


其實,「樂觀」和「悲觀」都是一種心靈的力量,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,讓自己成為一個樂觀或是悲觀的人。


總之,絕對不要輕易選擇做一個悲觀面世、失去磁性的人,一定要做一個凡事樂觀,充滿憧憬和希望的有磁性的人。因為,唯有如此,才能為你的工作和事業吸引到更多的「活力、快樂、績效和數不清的滿心歡喜」。


再確認一下,你是個樂觀而有磁性的人嗎?接著,讓我們再溫習一遍,為什麼具有樂觀性格和特質的行銷人員,績效和收入總是比缺乏樂觀性格的人高出許多呢?答案很簡單,因為他們從美好的幻想和憧憬中汲取力量。行銷時遇到不順心的事物,保持美好的幻想會使他們有較好的情緒,比較容易應付變局,更有效解決問題,可以使他們永遠保有希望,一再戰勝逆境。


請銘記在心:這個世界屬於凡事樂觀的人。從現在開始,不要再讓自己沉溺在負面事物中,時時刻刻展現出積極樂觀的情緒。

結語:懷著愉快的心情談起悲傷的事情,悲傷就會煙消雲散。

沒有人能否認「樂觀」的重要性,有許多人諳熟專業知識,說服技巧也可謂爐火純青,為什麼績效和收入老是乏善可陳?原因無他,因為他們少了些「樂觀」的性格,情緒和作為,打從心裡自己有辦法爭取更多或表現更好,所以績效總是差強人意。樂觀確能帶來好結果。


有一位企業家說過這樣一句話:「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。所以,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,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。」 

作者/主辦 林有田博士 簡述

 林有田博士
了解自己,才能踏出成功的第一步

圖片/資料引用

您可能會喜歡的文章